根据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,自7月1日起,我国正式停止生产、进口、经营、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。如今,“禁抗令”已经正式生效,国内的饲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和养殖户做好准备了吗?
短期内饲料成本上升
“6月底提前订货,当时一些上游销售方就告知7月1号之后购买的饲料要涨价。”来自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的种鸡养殖户张振刚告诉记者。
根据农业农村部规定,今年7月1日起,饲料生产企业将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商品饲料,此前已生产的商品饲料可流通使用至今年12月31日。上述规定也被称为“禁抗令”。
实际上,“禁抗令”真正禁的是11种具有预防动物疾病、促进动物生产作用的合成抗菌药,此前被广泛用在畜禽养殖领域,比如养殖户比较熟悉的黄霉素预混剂、土霉素钙预混剂、杆菌肽锌预混剂等。抗生素在畜禽生长过程当中,可以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,并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,更关键的是成本便宜。
作为养殖户这两天最大的感受就是,饲料的订货价格有一定差距。由于玉米、豆粕等饲料原料上涨,7月1日“禁抗令”实施后,广东、云南等地的饲料企业均上调了饲料价格,涨幅从每吨50元至每吨100元不等。
为什么饲料价格突然上涨了呢?禁抗令’实施后,短期内会对养殖产业成本有一定影响。从饲料生产层面来看,主要体现在企业需要寻找替抗手段,进而导致饲料成本上升。
作为“禁抗”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,不少饲料生产企业在“禁抗令”实施前便开始布局“替抗”。
有饲料企业称,在过去行业允许的前提下,抗生素的优势在于成本比较低,能够解决规模化养殖中促生长、抗腹泻等问题,方法简单也高效,但长期依赖的话对于动物、人的健康都会有一定影响,所以从行业发展上看,‘禁抗’是大势所趋。
(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