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雏鹅的养殖技术
众所周知,鹅的饲养一般分为雏鹅、中鹅以及育肥鹅阶段,若留作种用加种鹅阶段。雏鹅饲养是养鹅生产的关键。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:
鹅是属于食草水禽类动物,食道宽大,肠胃消化能力强,耗粮少,主要是以青绿饲料为主,精饲料为辅,食草产肉率高;对环境的适应性强,养鹅设备简单,投资少;种草养鹅以及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养鹅方式,适合农户散养和规模饲养。在规模化农场附近应有河流、池塘扩张、沟渠流等水源,水流平稳,水深约1米,用于鹅水活动。
雏鹅饲养
雏鹅一般是指从出壳到28日龄之间的小鹅。雏鹅的特点:生长发育快;消化道容积小,消化能力不强;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善,对外界温度的变化适应力很弱;抗病力差。因此,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,并影响种鹅和种鹅的生产性能。
育雏分为自温育雏和育雏室地面育雏。而自温育雏在养鹅数量较少的农户普遍是采用这种方式育雏,用稻草编成箩筐,在里面铺上垫草等保暖物,将雏鹅放在框内利用自身散发出的热量来保持育雏温度。在室温15度以上时白天可将1-5日龄的雏鹅放在30厘米高直径1米左右的铺有柔软垫草的小栏内,每栏养20-30只,晚上放回草筐内。若室内温度低于15度,除了每日定时喂饲外,白天、晚上均放在草筐内。5日龄以后,视气温情况逐渐缩短雏鹅在筐内的时间。
育雏室地面育雏。规模饲养常用此方法育雏。在进雏鹅前2-3天,对育雏室进行消毒;饲料盆、饮水器等用具先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;垫草应在阳光下暴晒1-2天。安装加热设施,在第一天的第一天保温,以确保所需的温度。
饲养管理
保温防湿:育雏室温度第一周28-26度,第二周26-24度,第三周24-21度,第四周21-18度,此后可脱温。掌握温度原理:小组稍高,小组稍低;弱小稍高,强小稍低;夜晚稍高,白天稍低。相对湿度处在60-70%之间。
密度与群分:饲养密度(中型鹅)每平方米饲养:1周龄10-15只,2周龄8-10只,3周龄6-8只,4-6周龄4只,7周龄后3只即可。根据雏鹅的大小、强弱进行群分饲养,一般每群80-100只,对弱群要加强饲养管理,提高整齐度。3周龄后可并群饲养,每群300-400只。
照明时间和强度:每周24小时,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5瓦,距地面2米,光照高度为2周,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3瓦,光照强度为3周,光照强度为16小时,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2瓦,自然照明为4周,以便利夜光管理(每平方米0.3瓦)
开饮与开食:雏鹅出壳24小时后(或见三分之二雏鹅欲吃食时),先开饮后开食。水温以25度左右,饮水可用0.05%高锰酸钾水货5-10%葡萄糖水等,也可用清洁饮用水。开食在开饮后半小时进行,可用半生半熟的米饭(用冷开水洗去粘性)加切细的嫩青率饲料,撒在塑料布上火小料槽内,引诱雏鹅自由采食。
舍饲:日喂次数:1-2日龄喂6-8次,3-10日龄喂8次,11-20日龄喂6次,其中夜间各喂2次,20日龄以后喂4次,其中夜间喂一次。饲料配比:10日龄瘦肉饲料和绿肉饲料配比为1:2-4,饲喂绿肉饲料后第一饲料精肉饲料;10日龄后精肉饲料配比为1:4-6,精肉饲料可混合饲料。精料可用小鸡料,自配料应添加矿物质补充磷钙。
放牧与放水:春季雏鹅在1周龄后就可以放牧和放水,冬季要2周龄左右。第一次放牧和水应选择晴朗的天气,第一次放牧后水,放牧时间不超过1小时,水时间不超过10分钟,水后羽毛干燥后可冲进小屋。随着日龄的增大,逐渐延长放牧和放水时间。3周龄后,天气晴暖,可整天放牧。为满足营养需要,应适当补饲精料。
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,请关注畜牧堂!“畜牧堂”APP,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“互联网+”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,帮助农户勤劳致富,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。
(文章系畜牧堂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