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地区肥肝鹅的饲养管理
1 预饲期的饲养管理
预饲期通常为2~3周,是填饲期的准备。从喂养组中筛选出大、强壮、无病的个体组成喂养组。在饲料前期,活动每天2次,每天减少活动时间。每天喂3次,自由喂食,并添加一些绿色饲料。可作为前料:65%玉米、6%麸皮、20%大豆饼、5%菜籽饼、2%石灰石粉、1.4%骨粉、0.5%盐和0.1%复合维生素的参考。鸡霍乱疫苗应在喂养前15天接种,用左旋咪唑、丙咪唑或吡喹酮去除寄生虫。
2 填饲期的饲养管理
填饲期与日填次数。鹅的填饲期因品种和填饲方法而略有不同,大型品种填饲期稍长,小型品种较短,但一般控制在23~28d较为理想,一般不超过30d。饲养时间长短与日补充量和体重增加量密切相关,日补充量为4~5倍,约为6~7倍。大型鹅日填饲量为700~1OOOg,小型鹅为500~650g,应在1周内逐步达到此量。喂养3~4周后,体重迅速下降,腹部脂肪堆积在皮下和腹腔,运动缓慢,步态蹒跚,智力低下,眼睛不是神,往往半闭,呼吸短促,羽毛潮湿凌乱,身体和地面角度从45。变成平行状态。食欲丧失,食物或消化不良症状,这是肝成熟表现,立即停止充盈,并及时屠宰。
填饲的方式。有手工填饲和机械填饲两种方式。目前,普遍采用机械填饲机,填饲机有立式和横式两类。一般由2人操作,由助手固定鹅体,填饲员坐在填饲机的座凳上,右手抓住鹅头部,并将鹅舌压向下膊,然后将鹅嘴移向机器,将事先涂上油的填饲胶管小心地插入鹅食管缓缓向上拉,直至插入食管深部(膨大部),然后启动电动机,将饲料送入食管中;左手在颈下部(填料管口的出料处)不断向下推移,把饲料推向食管基部;随着饲料填入,右手同时将鹅颈徐徐往下滑,保定鹅的助手相应地将鹅向下拉,待填到食管4/5处时(距咽喉处4 - Scm),即关闭电动机,从鹅食管取出填饲胶管。为了防止饲料进入喉咙引起窒息,饲料器可以覆盖鹅嘴,垂直向上拉,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将饲料从颈部推下3~4次。整个填饲过程需20~30s。交叉喂养器可由一人操作。喂养器使用左臂肘抵达鹅体固定架的前缘,保持鹅颈直线,右拇指和食指在颈部移动,用喂养软管向食管移动。当软管到达鹅颈的s形弯曲部分时,需要辅助推拉确保直线食管,使喂养软管能够顺利地到达食管深部。填饲量一定要足,但不能过多,以免堵塞食管,引起食管破裂。填饲需要5~7d的适应期,填喂次数和填喂量要由少到多;最初2~3d,每天只填饲2次,每次饲料量宜少,3d后逐步增加饲料量。开始时不可填饲过多过猛,适应后要尽量多填,且要根据不同个体状况灵活掌握。每次喂养前应检查鹅颈部下部。如饲料没有被消化,可减少填饲量或停填1次。对体质好、消化快的鹅可增加填饲量。
填饲期的管理。这段时间鹅为了好吃,外面没有操场,也不让鹅进水浴。鹅舍须保持干燥、安静,光线略暗,通风良好,并加铺干燥的厚垫草,并及时更换。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,应经常清洗、消毒饮水器。填饲鹅的饲养密度以2~3只/m2为宜。驱赶鹅宜缓慢,避免挤压、碰撞。
填饲期的温度。气温影响鹅肝脏内脂肪的沉积,此期最适宜温度为10—15℃,20~25℃尚可填饲;填饲鹅的皮下贮存着大量脂肪,不利于体热散发,故气温超过25℃时不能填饲。相反,填饲的仔鹅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强,但舍温低于O℃时,一定要做好防寒工作。
肥肝鹅的运输。应由专业工厂负责屠宰、取肝与分级。但运输肥肝鹅应特别留意,经数十天的强制填饲,鹅体质已十分虚弱,若装卸、运输不当,可导致大量伤亡或肝脏大量出现淤血。应尽量通过水路运输。若采用车辆运输,应用专门的运输笼,每笼放鹅3~4只,笼内铺设清洁、干燥、柔软的垫草。绝对禁止将肥肝鹅堆放在车箱中,以免车辆启动时肥肝鹅挤集一处,造成大批伤亡;应尽量减少车辆的颠簸,以免使鹅腹腔内的肥肝受损淤血;装车或卸车都要轻捉轻放,并由专人押运。屠宰前应停食12~18h,只供足饮水。可结合运输停食,一般运输都在清晨,经整夜停食后,早上将填鹅运到屠宰场,正好赶上集中屠宰。
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,请关注畜牧堂!“畜牧堂”APP,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“互联网+”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,帮助农户勤劳致富,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。
(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