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鸭养殖技术有哪些
近年来,我国蛋鸭饲养业得到迅猛发展,养鸭规模不断扩大,在养鸭数量和区域不断扩大的今天,蛋鸭科学饲养与主要疾病防治技术已成为养鸭场户关注的焦点。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:
一、鸭场与设施要求
(一)场址要求
1.鸭场周围500m内无其它禽类养殖场、屠宰加工场;应远离交通主干道,距离居民聚集区500m以上;有利于动物卫生防疫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。
2.鸭舍附近有一定的水面,水深1m以上,水体清洁、无污染。
3.鸭舍应有运动场,一端连接舍门,一端连接鸭滩(鸭上下水的地方)。鸭滩面积与运动场相似,宽约2m~3m,其坡度呈20度~30度。
(二)场内布局与设施要求
1.生产区、生活区严格划分,生活区处于上风向。
2.与外界接触应有专门道路相通。场地区内设置了干净的道路和污染的道路,两者严密分离。
2.生活管理区设有主大门及消毒池。区内建设了生活、事务设施和兽医室、饲料仓库、车库等与外部密切接触的生产辅助设施。
4.生产区门口设有消毒池。区内建有消毒更衣室或淋浴室,各区域间、禽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。
5.鸟舍的门、窗等通风口或开口部和操场、池子的周围应设置鸟、防虫和防老鼠设施。
二、卫生防疫要求
(一)卫生要求
1.进鸭前必须对鸭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彻底消毒,并选用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》规定的消毒剂对料槽、水槽消毒后用清水清洗,在日光下晒干备用。每周至少对鸭舍消毒2次,鸭舍周围每2~3周消毒1次。勤换垫料,保持舍内通风良好。
2.鸭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,进厂人员及车辆应严格按照GB/T16569-1996的要求进行消毒,消毒液定期更换。外来人员不应随意进入生产区。有时,必须严格消毒,穿上保护服后才能进入。
3.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,进入鸭舍前应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。鸭舍入口设供工作人员鞋消毒用的消毒池或消毒盆。舍内和水陆运动场至少每周消毒1次。
(二)蛋鸭免疫
1.按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搞好免疫工作。
2.推荐免疫程序:1日龄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;8~14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;20日龄注射鸭瘟疫苗;60~90日龄注射鸭瘟疫苗和禽霍乱疫苗。
三、饲养方式
采用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。地面平整最好选用刨花、木屑、稻谷壳或稻草作为垫材。
四、饲养管理
(一)育雏期(0~6周)饲养管理
1.进雏:雏鸭应来自检疫合格的种鸭场的健康雏鸭。
2.雏鸭选择:应选按时出壳,眼突有神,喙爪光泽,绒毛蓬松,卵黄吸收良好,活泼喜动的雏鸭。
3.雏鸭饲养
①开水:“开水”,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“开水”。雏鸭把毛晾干、旋转,三分之一的鸭子伸长脖子,看起来像在找食物,可以开水。
②开食:开食应在开水后半小时内进行。开食应选用蛋雏鸭专用开食料,撒在塑料布或草席、竹席上,应一边轻撒料,一边温和调教让鸭啄食。
③饲喂次数:(1~7)日龄,每天喂6次,其中白天4次,晚上2次;(7~21)日龄,每天5次,以后可逐渐减少次数。喂食时要分割分组,每组250只为好。饲喂原则为“由精到粗,由熟到生,由软到硬,由少到多”。
4.雏鸭管理
①温度:在鸭子休息时及夜间,鸭舍内离鸭背20cm处的温度应达到:第1日龄32℃,(2~7)日龄31℃~28℃,(8~14)日龄28℃~25℃,15日龄以后保持在25℃~20℃。白天及鸭子活动时舍内温度可低2℃~3℃。应特别注意阴雨天及夜间的保温工作,注意空气流畅,干燥无贼风。
②密度:(1~7)日龄25~30只/m2,(7~14)日龄20~25只/m2,(15~28)日龄15~20只/m2。夏季适当降低,冬季适当增加。
③湿度:(1~14)日龄相对湿度宜为60%~65%,14日龄后相对湿度65%~75%。
④光照:(1~3)日龄24小时,4日龄以后每天减少0.5小时,直至自然光照。
⑤运动与戏水:5日龄后雏鸭可以调教下水,分批分时将雏鸭慢慢赶入浅水中活动3~5分,然后在无风的太阳下运动。每天1次~2次,一周后增加到3次~4次,每次5~10分,以后逐渐延长时间。水温以不低于15℃为宜。下水时如果发现雏鸭发抖,应立即停止,并烘干羽毛。7日龄后在鸭舍内外温差低于5℃时,需运动20分左右。
(二)育成期(7~16周)饲养管理
1.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宜5天,替换比例一般每天为20%左右。
2.喂料应遵循少喂勤添、定时定量、控制总量的原则。
3..蛋鸭进入育成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伤残鸭。
4.育成期间的鸭每周末应称重一次,称重鸭只的比例是该批蛋鸭的5%,一般不少于60只。
5.蛋鸭育成期只利用自然光照,通宵以弱光照明。光照强度在3Lux~5Lux之间。(Lux:勒克斯)
6.每天观察项目:鸭群活动、呼吸及粪便形态、分布情况,了解饮水、采食是否正常。发现病鸭后送检,查明原因,及时处理。
(三)产蛋期(17~72周)饲养管理
1.在蛋鸭开产前二周放入少量公鸭,放入比例为2%~3%。
2.根据蛋鸭品种的不同,适时掌握开产期。开产期体重要求在1400g~1500g。
3.从产蛋初期(100~120日龄)开始,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,不断增加饲料营养,提高粗蛋白水平,并适当增加饲喂餐数。白天喂3次,夜间9~10点增喂1次。
4.从产蛋率达到60%起应供给蛋鸭高峰期配合饲料。应掌握饲料过度时间,一般以5天为宜,每天替换比例为20%。每只鸭日采食量控制在150g左右。
5.采用自由饮水,并保证饮水清洁卫生。
6.做好夏季防暑降温,冬季防寒保暖。
7.室内相对湿度宜为60%~75%。
8.根据蛋鸭品种和鸭舍面积合理确定饲养密度。一般情况下8~9只/m2。
9.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。日平均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,不少于14小时,增加人工光照时每次增加1小时,每隔7天增加1次,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~17小时。光照时间稳定后,不得增减。通宵以弱光照明,弱光强度为3Lux~5Lux。
10.产蛋中期不断挑选出停产鸭、低产鸭、残次鸭。
11.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,包括蛔虫、鸭虱等。
12.鸭蛋收集:
①盛放鸭蛋的蛋箱或蛋托应经过消毒。
②定时集蛋,集蛋时将破蛋、砂皮蛋、软蛋、特大蛋、特小蛋单独存放。
③鸭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,消毒后送蛋库保存。
五,蛋鸭养殖技巧及注意事项
1.鸭群产蛋上下午之比
一般来说蛋鸭每天上午产蛋要产出一整天产蛋量的80-90%,如果上午产蛋越早,则说明蛋鸭健康。如果产蛋时间往后推,而总的产蛋量却没有变化,则需及时调节,减少产蛋鸭群的应激方法,协调肝肾,调理产蛋鸭鹅机体系统功能。
2.蛋壳颜色变白、变黑色小点沉着、或见到沙皮蛋
这些情况都说明一点,就是接产蛋推迟后的向前发展,究其原因就是应激因素和继续强烈刺激机体、病毒病菌入侵,从而使得产蛋鸭鹅生殖器官分泌紊乱,需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。
3.产蛋量的变化
每天记录产蛋个数和产蛋斤数,这样才会知道产蛋个数是否减少,最后才会根据相关信息,寻找产蛋个数减少原因。
4.采食量和饮水量的变化
在养蛋鸭的过程中,养殖户必须要了解蛋鸭每日饮水量及采食量的情况,需根据蛋鸭具体情况,提供相应的饲料和饮水。
5.鸭群体重的变化规律
6.听呼吸音
在每晚睡觉前听蛋鸭呼吸五分钟,这样可以提前知晓蛋鸭是否患上某种呼吸疾病。
六,四季变化对蛋鸭产蛋的影响
1.冬季气温低,日照时间短,此时首先应注意防寒保暖,深夜舍内温度应保持在5℃以上,适当增加养殖密度;适当增加日粮中能量饲料的比例,饲喂量比春秋季节增加10%~15%,夜间增食可提高产蛋量10%左右;供给温水,补充光照;每天选温暖时下水,下水前在舍内缓慢驱赶4~5圈,气温过低时可以不下水;平时注意通风换气,搞好清洁卫生。
2.春季气候转暖,日照增加,对产蛋极为有利。此时饲料要充足,营养要全面,并且常备足清洁饮水;适当增加鸭的舍外活动,多接触阳光,根据天气情况决定鸭群下水时间;另外春季天气多变,应注意防寒保暖,搞好清洁卫生。
3.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,早晚可用百毒杀或过氧乙酸带鸭喷雾消毒。调整日粮,适当降低能量水平,增加蛋白质、钙、磷、复合维生素含量,添加速补、碳酸氢钠、维生素C等抗热应激药物;集中早晚凉爽时饲喂,中午要喂些块茎、瓜类等清凉饲料,适当喂些葱蒜刺激鸭的食欲,注意饲料新鲜度。夏季雨水较多,鸭群必须防止雨淋,以免生病。
4.秋季气候多变,昼夜温差大,此时日常操作和饲养环境尽量保持稳定,尽可能减少舍内小气候的变化幅度;适当补充人工光照,适当增加日粮营养水平,特别是蛋白质水平;在秋末产蛋下降或人工换羽前应对鸭群做一次驱虫,每公斤体重可用盐酸左旋咪唑50毫克,间隔2天重复1次;或每公斤体重砒酮30毫克。
七,养蛋鸭利润与成本分析
1,养蛋鸭赚钱吗
目前,国际鸭蛋市场看好,鸭蛋和鸭蛋产品出口呈现大幅度增长之势,鸭蛋的年出口量已达5万吨左右。国内市场需求也很旺盛,年产鸭蛋约300万吨,每人平均不足2.5公斤,未来鸭蛋的消费量还会继续上升。我国养鸭业历史悠久,是世界上最大的鸭蛋消费和贸易国,养鸭的数量、品种资源及生产技术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,发展蛋鸭养殖业潜力巨大,前景广阔。
2,蛋鸭养殖利润与成本计算方法
(1)蛋鸭养殖成本
买鸭苗的费用+养殖人工费+蛋鸭成活率+粮食费用+养殖棚房租费+电费。
(2)蛋鸭养殖收入
卖出鸡蛋的收入和将生蛋少的鸭子卖出去的收入。
(3)蛋鸭养殖利成
收入-成本。
a、先购买500-1000只,按照市场价3-5元计,须1500-5000元,饲养三个月后即可产蛋,三个月按照100日计算,须消耗谷类、菜类、配合饲料15000-32000元。
b、平均日产蛋400-800枚,按13粒/7元/公斤计日收
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,请关注畜牧堂!“畜牧堂”APP,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“互联网+”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,帮助农户勤劳致富,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。
(文章系畜牧堂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