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羽肉鸡由于生长速度快,饲养周期短,出栏时平均体重大,所以非常受养殖户的喜爱,也是肉鸡养殖品种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。那么在饲养白羽肉鸡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?
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:
白羽肉鸡世界最优良主要品种
爱拔益加AA、埃尔贝因、罗斯308、科宝500,这些品种的肉鸡生长快、肉质好、材料少、适应性强,商品的肉鸡胴体美,胸腿肉发达,在市场上是分割加工、烤和随便吃的重要鸡肉源,在全世界销售。
白羽肉鸡的养殖注意事项
1肉鸡饲养方式
平养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简便易行投资少。但劳动强度大,饲料浪费,建筑面积利用率低,容易发生球虫病
笼养阶梯式笼养和层叠式笼养;饲料管理方便,减少料浪费,充分利用鸡舍空间,提高了自动化水平,改善了鸡舍环境条件,提高养鸡效益。但是鸡可以打破翅膀。
2选场布局
饲养后的粪便污染处理区和生活区、事务区布置合理,满足防疫要求,鸡舍建筑满足标准化生产需求(温风炉、温帘、风机、水线、材料线、空气质量测定仪、臭氧消毒机),先进设备能有效控制和调节鸡舍内的气候。
3控制好舍内温度
(1)温度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,尤其是雏鸡,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,初生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低2-3℃,4日龄开始上升,10日龄接近成年鸡体温,20日龄体温调节机能发育逐步完善。雏鸡1-4日龄以及收卵黄未补充营养,因此育雏20日前以保温为主;(2)温度高低的影响:鸡舍温热管理,要以鸡群表现的分布状态调整。当温度正常时,鸡群分布均匀,星形分布,鸡群活泼快乐,不拥挤。温度不正常时,鸡扫边扎堆,如果鸡张口喘息严重,原因是换气过小,温度编高。如果鸡群分布不均匀,可能有贼风。
4合适的湿度
湿度指空气中的相对含水量,育雏前三天空气湿度控制在70%,有利于保持体热,防止体热散发,低于50%会脱水,均匀度差,影响生长,应用加湿器加湿。雏鸡1~2周,不低于60%~65%;雏鸡3~4周,要求达55%~60%。雏鸡5周以后,产热多,为利于散热,湿度应为50%~50%,此阶段如果湿度过大(>70%),会导致散热困难,加大呼吸,引起肺炎,诱发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。太小(<50%)的空气太干燥,呼吸系统疾病频繁。
5合理通风、光照
对肉鸡影响大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、湿度、通风、光照等。(1)通风:鸡群不断呼吸,排泄粪尿分解会产生大量复杂的有害气体。如体重1.8kg,排粪70g/d,呼出CO21.7L/h;散热排泄出水分200g/d。肉鸡生长快,新陈代谢旺盛,空气皮屑污浊、绒毛多。鸡舍有害气体高,氧含量相对下降,肉鸡在缺氧的环境中,就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,处于亚健康状态;时间长了就会发生一系列疾病。常见的鸡猝死、腹水、慢性呼吸道疾病、肺炎、气管炎、支气管炎、大肠杆菌等疾病,都是由于鸡舍环境恶劣引起的。合理通风换气,是改善鸡舍环境的关键。要加强通风、处理好通风与温度的关系;20日龄前以保温为主,依据日龄,内外环境温度确定合理通风时间和通风量,充分借助纵向通风风机,安全通风,禁止冷风直接吹鸡群。寒冷季节不可因保温而减少通风,一般最低换气标准为每公斤体重0.85m3/h秋季一般每公斤体重1~1.5m3/h,以防冷应激,或导致鸡舍温差太大发生疾病。(2)光照:光照与采食量、生长发育、死亡率相关。最大的日增益可以通过交替连续光和短期黑暗来实现。光照过强过弱,过长过短都会影响发育。
6生产规范化
落实养鸡场备案制度,饲养员、技术员负责做好登记,生产过程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;鸡苗来源有无检疫合格证明,饲料及饲料添加剂、兽药使用情况。鸡群发病日龄、诊断、用药、治疗结果。都应有详细记录,以便生产总结,以满足食品质量可追溯制的要求。
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,请关注畜牧堂!“畜牧堂”APP,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“互联网+”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,帮助农户勤劳致富,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。
(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)